2021年11月24日,重庆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正式发布。历时3年,先后近万人次参与,覆盖重庆全域8.24万平方公里,汇集图斑1157万个,核查图斑超5000万个……这一串长长的数字背后,是重庆全体调查监测人对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事业的一份坚守、一种创新、一份追求!
“三调”启动以来,重庆通过夯实基础保障、加强全流程质量管控等方式,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查清了全市国土利用状况,建成了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权属和相关自然资源信息为一体的“三调”数据库,为该市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赋能规划自然资源高效管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三调”成果发布之日起,如何深化成果应用、更好地显化数据要素价值,成了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直在思考的重要命题。通过不断创新,重庆局在统一底图底版、构建共建共享机制、探索三维场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深化“三调”成果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
统一底图底版,推动数据融合
“三调”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其成果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措施的基本依据,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自然资源管理的统一基数、统一底图。
机构改革前,自然资源实行分头管理,各要素的调查监测工作分别由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组织开展,各部门依靠各自专项调查数据进行管理。作为国土资源的基础性调查,“三调”并未将许多专项调查形成的细化数据全部纳入。因此,“三调”完成后,为了实现各类自然资源统一、精细化管理,亟需以“三调”成果数据为基础,把各类专项调查成果统一到“三调”底图上来,形成自然资源管理的“一套数据、一张底版”。
为此,重庆市按照自然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坚持先行先试,认真履行统一调查监测职责,全面厘清统一调查和专业管理的关系,强化“三调”的基础性和权威性,以“三调”成果为底图,全面深化部门管理数据与“三调”数据有机融合,探索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基数转换。
——加快推进“三调”与专项调查数据融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重庆市林业局共同组建专班,按照“三调”及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标准开展联合会审,形成了共同认定的结果。对地类、边界和属性不一致的图斑,先以“三调”为基准形成独立图层,待变更调查核实后,再反馈到相应管理部门更新原有的管理底图,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反馈—融合机制,充分发挥了“三调”作为自然资源基础调查的底图、底数、底版作用。
“我们强化了标准的统一性,通过深化林、草、湿等管理数据与‘三调’数据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森林、湿地等专项调查,查清了我市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结构,掌握了全市湿地资源的分布范围、面积、保护与利用情况、受威胁状况等,形成了与‘三调’数据空间范围一致、管理信息逻辑一致的林、草、湿资源专题数据,有力促进了全市森林、草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探索开展“三调”与国土空间规划基数转换。当前,重庆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正在加快编制,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工作处于关键期,统一“底图底版”对于规划编制和“三条控制线”科学划定尤为重要。国土空间规划以基于“三调”的2020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数,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和统一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基数的通知》等要求,通过市级审批数据统一处理、区县核实补充、市级核查、区县确认成果等举措,开展规划数据转换,实现了与“三调”成果数据融合。
重庆在全国率先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基数转换技术指南,对规划数据与“三调”成果数据转换过程中不能直接对应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将不能直接对应国土空间规划地类的“三调”建设用地,先参照城镇地籍、不动产登记以及城市运行评估成果进行内业资料补充,对内业无法准确细化的,再通过实地调查,细化分类到《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中的末级类。
通过规划数据转换与“三调”成果数据融合,有效解决了过去各类规划数据口径不一、规划指标冲突等问题,更好实现了各类空间规划在“一张图”上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和实施情况动态监管。
深化常规监测,探索实时预警
从调查周期来看,基础调查每10年开展一次,变更调查每年开展一次。无论是基础调查还是变更调查,都难以做到实时动态掌握各类自然资源变化状况,并对自然资源变化态势作出及时评价预警。
“为探索构建自然资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测评价预警机制,早在2019年,重庆局便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自然资源常规监测试点。通过建立季度影像变化图斑快速识别、区县乡镇外业快速核实和市级管理审批数据快速关联分析机制,更好地实现全市自然资源变化快速发现、全面掌握和动态跟踪,确保疑似问题图斑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重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常规监测要开展,影像保障得先行。针对全市遥感影像多头采购、重复生产、信息孤岛等问题,重庆实行集中统一采购,使遥感影像无论是覆盖度还是精度都有了很大提升。据统计,目前该市已基本实现2米分辨率卫星影像市域季度全覆盖、0.5米~1米分辨率卫星影像年度全覆盖、重点区域月度实时覆盖。此外,为进一步提高解译准确率,重庆还探索建立了2000万级别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集,通过“智能化快速提取+人工复核”,确保综合查全率、准确率达90%以上。
——常规监测要及时,高效组织是关键。为实现及时预警处置,重庆发动基层参与,主动去摸清自然资源利用变化情况。同时,创新利用“云端”技术,串联搭建了市、区县、乡镇三级监测组织体系。每季度市级技术队伍核实完成后,通过监测平台,即可完成区县内业核实再到乡镇全面外业调查的工作流程,确保7天内快速完成约1万个图斑的核实任务。
——常规监测重效能,成果应用是核心。重庆建立常规监测结果常态化共享机制,将每季度监测成果实时推送至卫片执法、耕地保护、林业、农业等相关处室及市级部门。比如,“三调”及变更调查为耕地,但常规监测发现该地块并未耕种或正在灌丛化,就及时推送给农业农村部门,让其掌握耕地利用情况,及早采取措施实现复耕复种。又比如,在一次常规监测中,发现了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建设问题线索,就立即推送至相关市级部门,让其督导所涉区县立即对变化图斑进行实地调查,及时制止了在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内修建养殖设施的违法用地行为。
此外,服务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也是常规监测的重要应用方向。从2020年起,重庆常规监测成果就已纳入年底变更调查,其外业举证成果通过平台直接实现链接,有效减少了年底集中变更的压力。据统计,近两年在国家下发的16.9万个监测图斑基础上,重庆通过常规监测,将涉及地类变化的92.1万个图斑及时纳入年度变更予以核实,实现了全域全地类全要素变更,确保变更调查更加精准,也为自然资源部推动年度变更调查向日常变更转变破题探路。
引入三维数据,推进应用创新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江城,山、水、楼、桥气势磅礴,立体感强烈,被大家称为“8D魔幻城市”。为更加直观、真实、立体地反映规划及自然资源管理空间,重庆局在调查数据“立起来”上进行了深入探索,构建应用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并成为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第一批试点。
重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调查数据都是二维平面化数据,管理工作中‘以图管地’模式是基本做法。但是,从基于经验决策的传统时代到基于数据和算法决策的数字时代,这种传统二维平面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自然资源管理新需求。”
为破解这一难题,重庆积极探索建立三维立体时空数据模型,实现自然资源在三维立体下的直观展示和服务应用,让数据“更好看”“更好用”。
——让数据“更好看”。基于“三调”数据,以高度真实的地形三维、实景三维为基础底座,融合了地表覆盖、地表基质、地下资源和管理要素等一系列三维数据。在“三维立体时空数据驾驶座舱”中,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直观看到重庆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三维立体特征,通过手势勾画,即可实施查阅任意范围内的自然资源面积、高度和坡度等指标,为全面、客观掌握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可视化手段。
——让数据“更好用”。以问题为导向、以场景为抓手,探索构建了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耕地保护、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矿山生态修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五大典型应用场景模型,切实解决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精准管控、精细化管理。
比如,在耕地资源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基于二维模式,只能以图斑形式展现平面的耕地资源,无法直观反映耕地地形、坡度、周边及地下自然地理条件。通过三维立体时空场景构建,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周边地下资源等情况立体可见,就像一幅幅生动的实景,让人身临其境。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自行选取有关要素,就能在近20年的数据序列中了解全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趋势,实时进行总体管控和监测分析,为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优化的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又比如,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矿山损毁土地的是如何分布的?具体体量怎样进行精准的空间量测?怎样开展生态修复综合评价?通过三维场景应用,工作人员就能在真实模拟的空间中,对矿山修复方案进行推演,对修复指标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对矿山损毁情况进行空间三维量算,并实时查看矿山损毁土地现状,实现矿山生态修复的全过程实时监督。
目前,五大应用场景模型已在重庆市南岸区试运行。“我们还将继续丰富三维立体数据资源,完善空间管控技术手段,开放服务,为全市各项管理业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同时,通过总结提炼,力争形成建库与应用标准规范,为全国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提供试点经验。”重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重庆局将继续在深挖“三调”成果应用价值上下功夫,积极拓展共享应用途径,制定共享资源目录,建立成果数据共享流程和数据安全保障机制,推动成果数据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监管、用地审批、耕地保护、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及负债表编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监督执法等工作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i自然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