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TERGEO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展览会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DeepSeek:2025年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市场走势分析

by:admin
分享到:
以下内容由AI生成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和新兴技术的突破,2025年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变革,市场规模和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大。以下从技术装备、市场需求和基础设施三大维度进行分析:

一、技术装备维度:智能化与多源融合成核心趋势

1. 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全面渗透 

  •    北斗全球服务成熟:2025年北斗系统将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全覆盖,支撑自动驾驶、无人机巡检等场景的普及。  

  •    低轨卫星星座崛起: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如长光卫星、银河航天)加速布局遥感卫星星座,实现高频次、低成本数据获取。


2. AI与自动化技术深度赋能

  •    AI大模型应用: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从传统人工判读转向AI自动化解译,例如通过深度学习识别遥感影像中的地物变化,效率提升超50%。  

  •   无人化装备普及:无人机(UAV)、无人船(USV)和移动激光雷达(LiDAR)成为主流装备,结合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实现复杂环境下的快速三维建模。


3. 多源数据融合与实时化 

  •    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成型,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多源数据实时融合,支撑应急管理(如灾害预警)、环境监测等动态场景需求。


二、市场需求维度:新兴场景驱动增长

1. 传统领域升级需求 

  •   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红线监测、耕地保护等政策推动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需求,市场规模年增速预计超15%。  

  •    工程建设与智慧城市: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依赖BIM+GIS(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推动工程测绘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


2. 新兴应用场景爆发 

  •    自动驾驶与高精地图:2025年L3级以上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提升,高精地图市场(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及主要城市)规模或突破百亿元。  

  •    元宇宙与数字孪生:虚拟空间建设需高精度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支撑,游戏、文旅等领域成为新增长点。  

  •    碳中和与能源转型:新能源电站选址(如光伏、风电)、碳汇监测等场景依赖遥感与GIS技术,相关服务需求激增。


3. 国际市场需求分化  

  •    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非洲)对基础测绘和基建规划服务需求旺盛,发达国家则聚焦于高附加值领域(如环境监测、智慧农业)。


三、基础设施维度:数据共享与算力支撑成关键

1. 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完善 

  •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升级:实现多级节点互联,提供“按需调用”的API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  

  •    云边端协同计算:云计算中心(如华为云、阿里云)与边缘计算结合,满足实时数据处理需求(如灾害应急响应)。


2. 行业标准与生态构建

  •    标准体系完善:2025年将形成覆盖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的统一标准(如《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打破数据孤岛。  

  •    开放生态合作:头部企业(如四维图新、超图软件)与互联网公司(如百度、高德)合作,推动地理信息与物联网、AIoT深度融合。


2025年市场核心趋势与挑战

1. 趋势 

  •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预计2025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0%-12%。  

  •    技术壁垒提升:具备全产业链技术能力(如“卫星-算法-应用”一体化)的企业将主导市场。  

  •    服务模式转型:从单一数据销售转向“数据+平台+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


2. 挑战  

  •  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跨境数据流动、敏感区域测绘面临严格监管,企业需构建本地化合规能力。  

  •   国际竞争加剧:欧美企业(如ESRI、Hexagon)加速布局亚太市场,国内企业需强化技术自主性。  

  •   人才结构性短缺:复合型人才(地理信息+AI+行业知识)供给不足,制约行业升级。


2025年,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将成为支撑数字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技术驱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三重共振将推动行业迈向更高价值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