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北斗+地图”的融合应用是引领新一代出行的最佳解决之道。北斗作为重大时空基础设施,可以提供精准的时空数据,是万物互联时代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云、物与云协同管理和资源调配的关键基础设施。
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寄语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和发展,认为:“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与高精度地图,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应用上,都能够彼此助推、互相赋能,两者的深度融合将打造不可或缺的精准时空基础能力,为海量大众的智慧出行、自动驾驶等提供更好的位置服务。”
面向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推动北斗高精定位应用领域的技术攻坚,双方联合发布了《2022年“北斗+”创新应用发展报告》,分析总结了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四大前沿发展趋势:
第一、星地协同的高精度高可信增强定位。北斗高精度增强定位服务将从以地基增强为主向地基/星基一体化增强方向发展。随着北斗在更多场景展开规模化应用,除了高精度以外,高可信服务体系的构建同样成为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北斗+低轨增强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有望提供更加可信稳定的全球无缝快速定位,促进北斗实时高精度定位导航加速走向大众应用;
第二、云-端协同的北斗多源融合定位。高精度位置服务将从终端单一传感器定位迈向多源融合的云-端协同精准定位。云服务平台,依托云端存储的经验性大数据,可以挖掘出定位精度在时间、空间、卫星组成上的分布关系和相关性,同时结合高精度地图数据,更加精准地界定移动终端的定位边界,自动化、量化地计算实时误差,为终端定位提供有效的辅助数据;终端对北斗、其他定位传感器(视觉、惯性、里程计等)和信息源(高精地图、云端增强信息等)数据进行场景自适应的融合处理,从而提供用户在复杂场景下的定位精度、连续性和可用性;
第三、人工智能协同的定位算法优化。随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的引入,使得定位算法向着AI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对于算法参数的迭代,不仅可以针对输入的多维特征提供更加精细的调整,还能够充分考虑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在定位误差中的影响,从而训练出大范围普适更优的定位算法,提升定位精度;
第四、软硬一体的规模化泛在定位应用。支持北斗高精度定位的终端设备正呈现着普适和泛在的趋势,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定位载体得益于其低成本、便携性和普遍性,已成为大众用户导航与定位服务的主流设备。随着软硬件技术的持续发展,通过多种定位技术方法的优势互补,泛在化设备的定位精度也将越来越高。
从夜观“北斗”到建设好、用好“北斗”,北斗系统作为人们追逐梦想、走向远方的重要指引,与千行百业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百度地图作为北斗系统在民用领域用户规模最大的应用之一,此次与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将会进一步探索北斗系统在地图导航等民用领域的创新技术,为实现更实时、更精准的导航与位置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让人们生活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也更加智慧。
转自:中国地理信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