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电力、通信、供水等多种管道的功能,是城市的地下“生命线”。
宁波某地下管廊建设完成后,需进行竣工测量。该管廊全长约8公里,平均深度距离地面约15-20米。其域创新合作伙伴宁波市天一测绘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使用灵光 L2 Pro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完成全管廊高精度测绘,为项目验收提供数据支持。
01
业务挑战
环境狭窄
管廊内部复杂,狭窄处宽度仅1.3米,传统全站仪架站困难,且需频繁支站,效率低下。
弱特征环境
地下管廊距离较长,内部结构单一,缺乏特征点,扫描作业易引发轨迹漂移、分层错位等问题。
03
长距离场景
管廊全长约8公里,使用传统的全站仪设备耗费时间及人力。长距离场景对移动SLAM扫描也带来挑战,易产生误差累积等问题。
02
解决方案
灵光 L2 Pro实时扫描建模设备
灵光 L2 Pro是其域创新的旗舰级手持扫描建模设备,凭借自研Multi-Slam算法,提升场景适应性和可靠度,在地下管廊等弱特征环境,依旧可以稳定建图。
布设导线点,导入绝对坐标
通过将地面控制点引至地下,沿管廊布设导线点,建立绝对坐标系。
分段扫描,实时检查
将管廊大致划分为13段,使用灵光 L2 Pro分段完成采集,通过实时生成的彩色点云进行检查,确保点云无漂移分层。
一站式后处理,便捷制图
通过LixelStudio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后处理,数据无分层和错位,附色点云真实、完整地重建现场环境,清晰展示地下管廊的各项信息,点云精度完全符合甲方需求。
附色点云
强度点云
将点云数据转为RCS格式,导入CAD软件进行制图。廊道内管线与墙体轮廓清晰,便于作图划线。
03
方案优势
灵光 L2 Pro采用激光+视觉Multi-SLAM定位,在地下管廊弱特征、结构重复的环境下保持稳定,无需布设特征点。点云模型无漂移、无分层,满足地下空间的高标准验收需求。
使用轻便,适应狭窄地下空间
基于手持设备轻量化设计,无需架站或频繁支点,可在狭窄管廊内自由作业,直接覆盖管壁、管道线路等复杂结构,保证数据完整度,规避传统全站仪因遮挡导致的数据缺失风险。
软硬件协同,全流程高效作业
扫描过程中可通过手机端实时查看点云数据,现场核验关键区域;LixelStudio软件直出RCP格式数据,可直接进入CAD绘图,减少数据处理耗时。
04
客户证言
客户表示:“过往管廊测绘一般使用架站式设备,单站覆盖距离最多50-60米,需要不停地支站,然后拼接数据,工作效率较低。而且由于管廊场景结构单一,特征点较少,拼接难度较大,数据的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灵光 L2 Pro比较便捷,也能确保点云不飘移,整个过程快速、高效,甲方对数据结果也很认可。”